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军长问夫人去抗美援朝不?女司令夫人:当然去!主席:真乃穆桂英_洪林_曾思玉_肖华
发布日期:2025-07-07 00:10 点击次数:143
1967年,毛泽东访问武汉时,见到了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曾思玉。毛主席笑着说:“我早就听说,你家里有个‘穆桂英’呢!”曾思玉愣了一下,谦虚地回答道:“主席过奖了,我的妻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干部而已。”然而,毛主席却笑着摆手,说道:“妇女能顶半边天!她要当穆桂英,你就是杨宗保,夫妻并肩打仗,英雄同上阵!”曾思玉听后心头一震,才意识到毛主席不仅知道自己妻子当年与自己一起参加抗美援朝的事,还能记得如此多年,深感荣幸和感动。不禁回想起妻子当年那英姿飒爽的模样,心中满是温暖和敬佩——洪林那时可是鲁西一带的“巾帼英雄”啊!
曾思玉与洪林的缘分,少不了朋友肖华的巧妙牵线。曾思玉成长于一个动荡的年代,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拉扯兄妹,生活困苦。年纪轻轻的他便开始做学徒,承受老板的剥削与毒打,甚至家中被恶霸焚烧。这样的艰难环境塑造了他的坚韧性格,也为他日后的革命之路埋下了伏笔。为了生存,他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从当初为了填饱肚子,到立志让天下贫苦百姓有饭吃,曾思玉的思想和人格不断升华。艰难的童年使他早早领悟到生活的艰辛,也培养了他那稳重沉稳的性格。
展开剩余81%长征期间,曾思玉曾接受过毛泽东亲自交给的任务,历经艰险,成功将徐向前的消息带到中央,破坏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在解放战争中,他毫不畏惧地与傅作义的精锐部队交战,屡次击退敌人。凭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将军。正是这段戎马生涯,让他与肖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肖华十分欣赏曾思玉的为人,也欣赏他那踏实、务实的个性。见他年过三十仍未婚配,肖华便心生一计,决定为他撮合一桩婚事。
有一天,肖华神秘兮兮地对曾思玉说:“老曾,三十岁了,你有没有考虑过婚事?”曾思玉不解:“什么婚事?”肖华便悄声问:“你怎么看鲁西的一枝花——洪林?”这话一出,曾思玉马上意识到肖华是在为他牵线搭桥。连忙摆手道:“不行,绝不行!你别去惹她,否则连同志关系也搞不好!”原来,这位“鲁西一枝花”便是洪林——一个出名刚烈、性格坚强的女人。洪林从1937年起便投身革命,她曾组织妇女救会,壮大了抗日力量,个人被誉为“沙司令”,更是令无数人畏惧的“玫瑰”般存在。
洪林原名沙春喜,她的名字在抗日战场上响亮无比。作为一个女人,被称为“司令”足以说明她非凡的才干和威严。当时,年仅19岁的洪林风华正茂,身边的追求者络绎不绝,但她却宣言:“我是独身主义者,不结婚!”面对洪林如此坚决,曾思玉自然不会贸然想象与她结缘,赶忙拒绝了肖华的提议。然而,肖华并未因此放弃,他从曾思玉的反应中察觉到他对洪林是有些心动的,只是碍于两人性格难以接近。于是,肖华便决定继续为他出谋划策。
秋天,鲁西的干部恰好要前往山东,肖华与洪林同行,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肖华心中暗自高兴,一路上时不时提到曾思玉,直至最后直接问洪林:“你对曾思玉有何看法?”洪林面无表情,冷冷回应:“肖政委,您知道我一向不嫁人,也不想嫁军人!”肖华问道:“为何不嫁军人?”洪林直言:“军人粗暴,不懂尊重女性。”她的这番话,源于她外祖父的故事——外祖父年轻时是军人,曾未曾善待外祖母,临终时常自责,便时常告诫洪林,千万不要嫁给军人。肖华并没有生气,反而随便转移话题。最终,话题又回到了曾思玉身上:“这位同志不仅参加过长征,文化素养也很高,而且性格纯朴,远非你想象的那样粗鲁。”
洪林听后,终于笑了,想起曾思玉的种种,心中开始有些动摇。她巧妙地找了个理由:“他是江西人,口音有些奇怪,我听不太懂他的讲话。你不会让我和一个语言不通的人共度一生吧?”肖华笑着回应:“中国的方言多得很,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你们熟悉了,自然会懂得彼此的意思。”洪林最终无奈地说:“那我再考虑考虑。”肖华立马带着这个好消息找到曾思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曾思玉焦急地等待,却始终没有得到洪林的回应。直到一次干部联席会议上,曾思玉与洪林恰好坐在了一起,这是肖华为他们精心安排的。会议间,洪林的钢笔没水了,肖华巧妙地示意曾思玉递给她自己用的派克钢笔。曾思玉微笑着说道:“这是我在战场上缴获的,你拿去用吧。”洪林看了看自己用坏的钢笔,接过了他递来的派克钢笔。
然而,会议结束后,洪林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将钢笔归还给曾思玉,礼貌地道谢后转身离去。肖华看到这一幕,笑着安慰曾思玉:“别灰心,你不是擅长刻字吗?把‘赠洪林同志’刻上去,看她是否会收下。”曾思玉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在钢笔上刻上这几个字,并决定如何将它送出。为了避免尴尬,他决定通过段君毅——洪林的老领导,将钢笔转交给她。段君毅了解洪林的性格,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曲折努力,终于,在一场忙碌的日子里,洪林收下了这支刻有名字的钢笔,并温柔地向曾思玉表示了接受。这一刻,曾思玉和洪林的心,也悄然靠近了。
发布于:天津市